【主編的話】
2024年來到尾聲,而每年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(Human Rights Day),這個月份也被視為普世人權月(Universal Human Rights Month)。
其實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都與人權相關,而《田間》特地與主跑「人權線」的記者謝孟穎聊聊,一人負責各類人權議題報導的挑戰和成就。驚喜的是,在媒體追求流量的時代,人權新聞並非枯燥無味沒人看,反而會有流量。
當然,這世界上有許多地方,記者的人權應受到關注。曾報導湖北武漢當地COVID-19疫情的中國公民記者張展11月18日再被逮捕,因營救甘肅青年民主活動人士張盼成而被控犯下「尋釁滋事罪」。
曾任中國《光明日報》評論部副主任的董郁玉,2022年在北京與日本外交人員吃飯,隨後遭拘留,隔年被依間諜罪起訴。2024年11月29日,他被判處7年有期徒刑。
在中國媒體圈中,董郁玉並不被認為是「噴火龍」,即直言不諱的記者,因此這件案子更令人感到不安。董郁玉最著名的事蹟或許是編輯《政治中國》,其內容反駁《中國可以說不》一書中強烈的中國民族主義。
另外,董郁玉先前任職的《光明日報》屬於「副部級」,由中共中央委員會主辦。若想知道中國媒體的層級劃分,就不能錯過這期《田間》。
非常感謝訂閱的大家,歡迎來信建議想看到的相關議題報導,並給予指教。
簡恒宇
【請教一下】
人權議題較多是令人傷心的故事,跑這條線有哪些正面感觸或成就感嗎?
「當然別人把故事託付給你的時候,你會希望自己能做到什麼,就是看到非政府組織(NGO)得到很多捐款的時候,我當然會希望達到那個目標,我會很開心。 」長期聚焦人權問題、弱勢族群的《新新聞》(The Journalist)前記者謝孟穎回道。
原本讀歷史、圖書資訊的謝孟穎原本沒想過當記者,結果不僅踏入新聞業,還是負責「人權線」,從勞權、MeToo運動、死刑到轉型正義,只要涉及人的基本權利,都是她的守備範圍。
謝孟穎告訴《田間》,這些普遍被認為沒有流量的議題,實際上並非如此,因為大眾內心對這些事情都有個「為什麼」,所以大家會想看這些報導。她坦言,花費許多心力完成的報導,高流量幫助NGO募款能帶來成就感,低流量則會哭死,而流量甚至是能否跑這條線的關鍵。
田:對於媒體報導人權議題,以及想跑這條線的記者的建議?
謝:首先要找到有地方讓你寫,這是最基本的,就像我剛剛講業界的生態。不幸中的大幸是,能想到要寫這種題目的公司,基本上待遇不會太差,但前提是你要有辦法進得去說服它,我覺得流量是一個關鍵。
我還是建議大家找工作都是要先看錢,看完錢之後你可以去想,例如說這個錢可能附帶的是一些你不想要的東西,像加班。
最後是假設如果真的進來跑線的話,我覺得基本上就是什麼事都要知道。人權線本來就是一個高度跟人,而且還是普通人互動的工作。你常常高度跟人互動,必須要了解人能跟人對話,所以盡量把自己的生活充實,一些五四三的東西都懂會比較好。
對於如何平衡內心感受、做到所謂的「新聞中立」,以及可做與不可做的注意事項,謝孟穎分享了自己的經驗,包括曾犯過的錯誤,敬請期待即將發布的完整專訪內容。
【熱門話題】
報導棒球12強奪冠:媒體哪些行為該改進?
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(WBSC Premier 12)冠軍賽11月24日在日本東京舉行,台灣以4比0的成績擊敗日本,贏得冠軍,喜悅氣氛延續至今,這期間也引起不少關於台灣記者行為的檢視與討論。
首先,投手林昱珉在冠軍賽被發現嘴巴紅紅,網友猜測是否嚼檳榔。關注棒球的Facebook粉專「大聯盟的泡泡頭世界」說明,林昱珉是嚼菸草,可能是赴美後學到的習慣,而他效力於美國亞利桑那響尾蛇隊(Arizona Diamondbacks)。
不過林昱珉和其他球員11月25日返國時,《中天新聞》記者在台灣桃園機場直接問道:「昱珉,可以問一下日本有賣檳榔嗎?網友很好奇!」林昱珉沒有回應,直接轉頭離開。
面對提問引起撻伐,這名記者11月26日在Facebook向林昱珉及球迷致歉,強調「未來在採訪上,會更加嚴謹」,並稱提問僅是個人想法。《中天新聞》同日也在Facebook發布道歉聲明。
廣播主持人黃揚明同樣在Facebook上表示,這名記者主跑政治線,雖然常看棒球,終究不是體育記者。他指出,傳統媒體極力縮減體育記者員額與版面是常態,大報只剩《自由時報》每天固定有整版體育版,而綜合性新聞台幾乎沒有「體育記者」,都是併在生活線或娛樂線。
前立法委員鄭運鵬則表示,人民「知的權利」是涉及公益事項,但球員儀容不在此範圍,可是當媒體對球員及其家人的訪問造成困擾,就成了公益事項,所以在被其他媒體和輿論質疑,也是新聞媒體該處理的範圍。他認為,此事件應成為台灣新聞媒體文化再進步的案例,即媒體在處理所有報導時應提升新聞倫理,不是只針對體育新聞。
另外,林昱珉是台灣原住民族阿美族,原住民族電視台新聞網(原視新聞網,TITV NEWS)11月28日報導強調,檳榔在阿美族傳統社會中有多種生活文化,具不可替代的神聖性,社會大眾不應用世俗觀點,污名化檳榔對部落文化的傳統價值。
這次12強賽涉及原住民族議題和記者的事件,還有日本媒體起初沒能正確唸出排灣族球員Giljegiljaw Kungkuan(吉力吉撈.鞏冠)的名字發音,民間團體「原住民族青年陣線」特地說明,如何正確唸Giljegiljaw Kungkuan的名字。
這件事自然引起台灣媒體注意,其中華視(CTS)也去問Giljegiljaw Kungkuan如何正確發音,但其記者在他唸完自己名字發音後,接著說「可以讓它們更簡單」,當下Giljegiljaw Kungkuan皺了一下眉頭,回覆可簡單稱呼giljaw。
這位記者的問法被原住民族網友批評,認為只是強化Giljegiljaw Kungkuan在媒體上已經被形塑的「特殊」、「複雜」、「困難」的族名印象,直言「基於讓大眾認識、理解一個排灣族球員的族名應當如何發音的訪談與報導,正式而完整地傳遞資訊是基本的尊重與素養吧!」
記者直接把Facebook粉專內容寫成報導,也在這波棒球熱潮中成為另個問題。粉專「我只想寫寫體育」創立者指出,有記者詢問可否授權文章寫成報導,正當自己還在想如何回覆時,這名記者已經引用內容寫成報導發布,而令人擔心的是記者趕著產出大量速食文章,不只要下吸引流量的聳動標題,甚至不怕粉專內容可能有誤。
「大聯盟的泡泡頭世界」提到,關於林昱珉嚼的是菸草,只有民視(FTV)主動詢問可否轉載內容。
不過在這些檢討中,也有傳統媒體的記者受到肯定,其中《中央社》攝影記者鄭清元所寫的賽後花絮文章在社群平台上被大量分享,因內容寫道,這次不用處理雖敗猶榮的畫面,而是鏡頭直接對焦在贏家,即台灣球員身上。
【選書選片】
身為台灣三立電視台的資深國際新聞記者,彭光偉到過不少至今仍處於動亂的國家。他把這些採訪經歷寫成《直到沒有戰火的那一天》一書,由時報出版於10月底發行。他在後記寫道:「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,我不斷反思作為記者的角色和責任。我們報導戰爭,揭露真相,但我們能改變什麼?」
針對這個問題,彭光偉告訴《田間》,節目有些集數收視率很好,別人對自己去戰地採訪報導很佩服,「但沒有後續的動作,這些報導的影響力就不夠大」,所以現在會思考用更多的方式去分享,讓更多人知道,每個人可做一些事情來改變社會,不一定要到很遠的地方才能幫助難民,「可先從台灣開始」。
彭光偉以葉門咖啡為例,與訪問的葉門咖啡農溝通,請對方當中間人找咖啡、寄咖啡,「我就是希望能做自己小小的部分,讓台灣人知道更多葉門咖啡的故事或味道」。他直言,希望更多人看到書中所寫的故事,然後有人願意貢獻些許心力,「我可以當那個中間人,去幫他們接起來」。
「記者採訪完後,很能做的就是中間橋樑的角色」,彭光偉表示,這本書想傳達給大眾的訊息,就是希望大家看到這些故事,然後幫助搭起橋樑,一起做能力所及的事。他還說,某種程度上會希望告訴大家,雖然台灣是很方便、很幸福、很快樂的地方,但應該要思考若衝突來的時候,要怎麼確保自己可以躲過衝突。
到戰亂國家採訪,其實也有不少令人感動的地方,像是當地難民本身食物已很有限,但他們還是樂於分享。「我一直都覺得這些百姓是很可愛的」,彭光偉表示,阿富汗「塔利班」(又譯神學士,Taliban)的士兵也是人,也會對到當地的東亞臉孔感到好奇,甚至毫不猶豫地把所攜槍枝借給自己拍照。
「很多採訪素材都是從這些跟小人物聊天聊出來的」,但彭光偉強調,採訪的問題要能感同身受,而非造成二次傷害,加上知道自己承受壓力的能力,是要去衝突地區採訪的必要條件。談到安全訓練,他坦言,希望台灣媒體能就採訪戰亂或災難新聞發展出有系統的訓練。
彭光偉亦稱,進到戰區採訪最重要的是自身安全,「我不會想要冒任何的險,就是說前面打得很激烈,我不會告訴我的Fixer(協助外國記者完成採訪的當地人士)說:『我們再前進一點。』」他直言,每次到衝突國家採訪前,都要想辦法找到可信賴的Fixer,有好的Fixer才能讓整個採訪過程游刃有餘。
若想購買此書,可至博客來、讀冊、墨讀、三民、誠品、金石堂、時報等平台或實體書店。
【你知道嗎?】
在中國的媒體環境裡......
中國共產黨才是最關鍵的角色,而非「國家」本身。總書記習近平在2016年2月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重申:「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,必須姓黨。」相較於其他國家的官媒,這是中國媒體相對鮮明的特別之處。
在中國,「主流」媒體有別的意思,僅指黨媒,其連結中共本身的官僚架構。國家層級上,黨的旗艦紙媒《人民日報》由中共中央委員會運作,因此該報被視為「喉舌」,且這是黨本身的用法(不是貶義標籤)。
這樣附屬黨的模式從省級一路往下不斷重複,所以中共廣東省委員會運作的《南方日報》,可被視為廣東省委的「機關報」。
事實上,整個媒體體系是以倒的樹狀結構圖呈現。如果省級報紙有「都市類報紙」,像是《南方日報》有《南方都市報》,且主管的上級媒體是由地方黨領導階層管理。這類報紙常被稱為「子報」,凸顯與黨的家庭關係。
這樣的體系中,媒體也和官僚機構一樣分層級,而人民日報社、新華社、中央廣播電視總台(CMG)都屬於「正部級」,因此人民日報社社長和總編輯的位階等同部長。
中共中央機關刊物《求是》、中央軍事委員會機關報《解放軍報》、中央委員會主辦的《光明日報》、中央宣傳部主辦的《中國日報》、國務院主辦的《經濟日報》及科學技術部的官方報紙《科技日報》屬於「副部級」,這些媒體的社長和總編輯位階等同副部長。
當然這種以報紙和廣播為中心的老舊體系已不再適合21世紀。過去10年多來,習近平一直尋求重建國家媒體體系,且愈來愈聚焦於黨所說的「主流媒體融合」,即走向數位媒體體系,以適合行動裝置為基礎的媒體消費模式,並維持,甚至鞏固黨的控制。在今日的中國,已有超過2000個由地方各級黨領導階層控制的融媒體中心。這個就是習近平所指的「新型主流媒體」。
現在你知道了。
【參考工具】
不論戰亂衝突和重大災害,或日常發生的社會事件,記者實際上是創傷事件的「第一線」接觸者。根據達特新聞及創傷中心(Dart Center for Journalism and Trauma)資料,約80%至100%的記者因工作而接觸創傷事件;頻繁、重複、長期接觸暴力圖片或影片,也可能會因工作而經歷創傷。
創傷報導信託(The Trust for Trauma Journalism,TTJ)是關注新聞工作者因報導創傷事件而受到身心影響的非營利組織,其列出一些應用程式(App)和線上工具,提供新聞工作者緩和因工作而造成的情緒波動與創傷影響。
TTJ所列的冥想類App中,Headspace、Calm、Healthy Minds Program、Smiling Mind被《紐約時報》的產品推薦網站Wirecutter選為2024年最佳冥想App,其中前兩者年費70美元,後兩者免費,The Smiling Mind更是針對孩童和青少年設計。Netflix也有Headspace於2021年推出的影集《冥想正念指南》(Headspace Guide to Meditation)。
其他類別App中,有3個被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(VA)列入,分別是PTSD Coach、Insomnia Coach和Mindfulness Coach,緩和創傷症候群(PTSD)、失眠帶來的壓力及焦慮。
若有疑問或想分享的紓壓、緩和情緒方法或工具,歡迎來與《田間》聊聊。